一、生物特性
- 適宜生長溫度:15-25℃,低於8℃生長緩慢,0℃受凍,高溫乾旱易患病毒病。
- 臺灣種植時間:
- 春植:1月播種,生育期約110天。
- 秋植:9月播種,生育期約80天。
- 日照需求:
- 日照充足時,結果率高。
- 低溫短日照:雌花早、節位低、易掛果。
- 高溫長日照:雌花遲、節位高。
- 陰雨天光照不足:易徒長、落花落果。
- 掛果特性:
- 第5節前畸形瓜較多,適合在5-7節留果。
- 每株可掛果3-5個,單株能掛果2批以上。
- 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果實著色與糖分積累。
二、栽培技術
1. 培育壯苗
- 種子處理:50℃溫水浸泡3小時後催芽(25-30℃),芽長0.5cm時播種。
- 出苗時間:5天出苗。
- 苗齡:
- 春植:15-20天(2-3片真葉)。
- 秋植:10-12天。
2. 精細整地
- 選地:
- 疏鬆肥沃的沙壤土或水稻田,排灌良好,pH值5.5-6.8。
- 水旱輪作,減少病蟲害(病毒病、枯萎病、蔓枯病)。
- 施基肥:
- 腐熟有機肥 1000公斤/畝。
- 復合肥 20公斤/畝。
- 磷礦粉 15公斤/畝。
- 其他可選肥料:
- 雞糞 100公斤/畝。
- 豆餅 50公斤/畝。
- 鈣鎂磷肥 30公斤/畝。
- 「十全大補」營養液 5公斤/畝。
- 種植方式:
- 畦寬:
- 雙邊種植:畦寬6米。
- 單邊種植:畦寬3米。
- 株距:0.4米。
- 畝植株數:約400株。
- 畦寬:
3. 地膜覆蓋
- 覆蓋方式:
- 銀黑色地膜,銀色朝上(反光驅避蚜蟲)、黑色朝下(防止雜草)。
- 地膜優勢:
- 保肥、保溫,促進果實著色,提高產量。
- 防止雜草、病害、土壤沖蝕,減少水分蒸發。
- 減少灌溉次數,省工增產。
- 注意事項:
- 蓋膜前整平畦面,覆膜後壓緊,防止破裂。
- 及時追肥,後期增施磷鉀肥,控施氮肥。
4. 田間管理
- 定植與澆水:
- 在地膜上每40cm剪一個10cm的三角形種植孔。
- 種植後澆足定根水,覆土壓緊地膜邊緣。
- 施肥管理:
- 第1次(定植後10天):尿素0.5kg + 復合肥1kg + 淡糞水。
- 第2次(蔓長35cm):尿素1.5kg + 復合肥2.5kg + 淡糞水。
- 第3次(瓜膨大期):硫酸鉀10kg + 復合肥20kg + 葉面追肥(磷酸二氫鉀 +「雲大-120」)。
- 水分管理:
- 南瓜耐旱,但需均衡水分供應,防止果實裂開或畸形發育。
5. 定蔓、整枝、留瓜
- 定蔓:用竹片或土塊壓蔓,防止風吹斷,提高光合作用。
- 整枝方式:
- 母蔓為主,留2條子蔓,主蔓結2-3個瓜。
- 母蔓5-6片葉時摘心,留3條子蔓,各結1個瓜,大小均勻。
- 留瓜建議:
- 一般從第6節以上留瓜。
- 主蔓留2個以上時,應相鄰,避免營養不均導致果實萎縮。
三、及時采收
- 采收標準:
- 老熟瓜 糖分高、澱粉高、耐儲藏。
- 瓜皮橙紅色,瓜梗龜裂木質化。
- 提高產量管理:
- 第1批瓜采收後,追施速效肥。
- 剪除病葉、老葉、清除病株,促進新根生長,提高第2批瓜的產量。
四、南瓜特性與發展前景
- 屬葫蘆科西洋南瓜品種,生長強健,早生早結,產量穩定。
- 適應氣候:抗白粉病力強,適合溫暖地區種植,但高溫易感病毒病。
- 果實特性:
- 耐儲藏、耐運輸,適合市場銷售。
- 富含脂肪、澱粉、維生素A、B,營養價值高,具有發展潛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