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5日 星期二

馬達操作模式說明

 


🔩 馬達操作模式說明

1. Velocity Control Mode (速度控制模式)

  • 目標: 精確控制馬達的轉速(例如:每分鐘轉數, rev/min)。

  • 原理:

    • 使用者設定一個目標速度值 (r(t))。

    • 馬達透過位置感測器(Absolute Encoder)持續量測其實際速度 (y(t)),並計算出速度誤差

    • 內建的 PID(通常是 PI)控制器根據這個速度誤差,計算出所需的 PWM/電壓輸出,去驅動馬達。

  • 用途: 適用於需要馬達以恆定速度運轉的應用,例如傳送帶系統、機器人的持續移動關節等。PID 控制能確保在外部負載變動時,馬達仍能保持穩定的轉速。

2. Position Control Mode (0 ~ 360 [°]) (位置控制模式)

  • 目標: 精確控制馬達軸的角度位置,範圍限制在一個完整的圓周內(0° 到 360°)。

  • 原理:

    • 使用者設定一個目標角度值。

    • 馬達透過 12 Bit 絕對編碼器 感測當前絕對位置,並計算出位置誤差

    • 內建的 PID 控制器根據這個位置誤差,輸出一個驅動訊號(通常是速度指令,然後由速度環執行),將馬達軸移動到目標角度並保持不動(或抵抗外部扭力)。

  • 用途: 適用於單圈運動範圍的精確定位應用,例如雲台相機、機器人手臂的單圈旋轉關節、閥門控制等。

3. Extended Position Control Mode (Multi-turn) (延伸位置控制模式)

  • 目標: 精確控制馬達軸的位置,但允許超過 360° 的多圈旋轉

  • 原理:

    • 此模式是 Position Control Mode 的延伸。它結合了絕對編碼器提供的 單圈絕對角度 資訊,以及內部軟體計數器或額外記憶體紀錄的 轉動圈數

    • 這樣,馬達可以追蹤例如「正轉 5 圈後再轉 90°」的目標位置,即 的絕對位置。

  • 用途: 適用於需要大範圍、多圈精確定位的應用,例如捲揚機、需要多次旋轉才能到達目標的機構或減速箱後的位置追蹤。

4. PWM Control Mode (Voltage Control Mode) (PWM 控制模式)

  • 目標: 讓使用者直接控制馬達的驅動電壓

  • 原理:

    • 使用者直接設定一個 PWM 訊號的佔空比 (Duty Cycle),此佔空比決定了施加給馬達的平均電壓。

    • 這是一種開迴路 (Open-Loop) 控制模式。馬達的內部控制系統僅執行命令,不會使用 PID 演算法來主動監測和修正 速度或位置。

  • 用途: 適用於對控制精度要求不高,或者需要由外部高層次控制器來接管所有控制邏輯的應用。這種模式下,馬達的轉速和扭力會直接隨著負載和電壓變化而變化。


⚠️ 重要限制:不支援跟電流有關的控制模式

規格中明確指出:不支援跟電流有關的控制模式

這意味著:

  • 這款馬達的控制器無法直接以目標電流值來控制馬達的轉矩 (Torque)

  • 它不支援現代高階馬達控制中常見的 磁場導向控制 (Field-Oriented Control, FOC) 等需要電流迴路精確調節的模式。

  • 所有的 PID 控制都是基於速度或位置誤差來輸出電壓指令 (PWM),而不是電流指令。

這些回授數據對於外部控制器進行監控 (Monitoring)診斷 (Diagnosis),以及執行更複雜的高階控制演算法(例如運動規劃)至關重要。

以下是對您提到的各項回授數據的詳細說明:


💾 馬達回授數據說明

回授數據說明關鍵用途
位置 (Position)實時報告馬達軸的當前角度位置在「位置控制模式」下,這是 PID 運算的基礎。外部控制器可用於驗證馬達是否到達目標點。
註:數據會根據操作模式(單圈 0-360° 或多圈)而異。
速度 (Velocity)實時報告馬達軸的當前轉速在「速度控制模式」下,這是 PID 運算的基礎。外部控制器可用於監控馬達的即時運動狀態。
單位通常為 [pulse/sec] 或 [rev/min]。
負載 (Load)報告馬達目前承受或輸出的扭力 (Torque),通常是透過量測驅動馬達所需的 PWM 或電壓輸出值來間接表示。用於判斷馬達是否處於過載狀態,或是否有外部力量阻礙其運動。
由於不支援電流控制,此「負載」資訊可能是對電流或電壓輸出的間接估算。
即時 Tick (Real-time Tick)報告馬達內部控制器的實時時鐘 (Clock) 值或計數器。用於時間同步化、精確的軌跡紀錄、或計算兩次回授之間的時間間隔。在多個馬達系統中特別有用。
軌跡 (Trajectory)紀錄或報告馬達的運動路徑和歷史數據外部控制器可以追蹤馬達運動過程的平穩性和準確性。這對於機器人學中的平滑運動規劃和誤差分析至關重要。
溫度 (Temperature)報告馬達內部微控制器或馬達體本身的當前溫度安全保護功能。用於判斷馬達是否過熱,防止損壞。當溫度超過設定閾值時,外部控制器可以發出警報或停止馬達。
輸入電壓 (Input Voltage)報告施加給馬達的實時電源電壓用於監控電源供應的穩定性。當電壓過低或過高時,可以防止馬達性能下降或受損。

應用總結

這些回授數據使這款馬達不僅是一個執行單元,更是一個具備感測和自診斷能力的智慧執行器:

  1. 閉迴路控制 (Closed-Loop Control): 位置速度是 PID 控制運作的直接輸入。

  2. 狀態監控與安全 (Monitoring & Safety): 溫度輸入電壓用於保護馬達免受環境或電源異常的影響。

  3. 診斷與優化 (Diagnostics & Optimization): 負載即時 Tick軌跡能幫助工程師分析系統性能,優化控制參數。

請問您接下來想了解這款馬達在不同負載下的性能表現,還是想知道如何利用這些回授數據來優化 PID 控制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