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深度攝影機(3D Cameras)是機器人學、電腦視覺和擴增實境(AR)領域中非常重要的感測器。它們不僅能捕捉 2D 影像,還能提供物體的深度資訊,使得機器人能夠感知三維空間、進行避障、物體識別和地圖構建。
以下是三種最常用的 3D 深度攝影機類型:
1. 結構光攝影機(Structured-light Cameras)
基本原理: 結構光攝影機通過投射一個已知的紅外線圖案(例如一組線條或點陣)到物體上,然後使用另一個感應器來捕捉被物體表面扭曲後的圖案。通過分析圖案的變形,相機可以精確計算出物體表面上每個點的深度。
代表產品:
Microsoft Azure Kinect:這是一款功能強大的深度攝影機,提供了高品質的深度感應、RGB 相機和慣性測量單元(IMU)。它在研究和開發社群中非常受歡迎,特別適用於人體追蹤、手勢識別和機器人導航。
Intel RealSense D400 系列:D400 系列是另一款主流的深度攝影機。它提供了多種型號,具有不同的深度感應範圍和視野,適用於多種應用,從機器人避障到物流分揀。
優點:
深度數據精確,適用於高精度測量。
通常具有較高的解析度。
缺點:
容易受到環境光線的干擾,特別是在室外或強光環境下。
多台結構光攝影機同時使用時,可能會互相干擾。
2. 飛行時間攝影機(Time-of-Flight, ToF Cameras)
基本原理: ToF 攝影機發射一個紅外線光脈衝,並測量這個光脈衝從發射到反射回來的時間。由於光速是已知的,它可以通過簡單的公式(距離 = (光速 × 時間)/2)來計算出物體到攝影機的距離。
代表產品:
pmd ToF 攝影機:這類感應器常被整合到工業應用中,用於物體檢測、體積測量等。
部分智慧型手機的 ToF 感應器:近年來,許多高階智慧型手機也內建了 ToF 感應器,用於增強攝影體驗和 AR 應用。
優點:
抗環境光干擾能力強,適用於不同光照條件。
深度感應速度快,非常適合即時應用。
缺點:
通常比結構光攝影機的解析度低。
感應範圍可能較窄。
3. 立體攝影機(Stereo Cameras)
基本原理: 立體攝影機模仿人類的雙眼視覺。它由兩台相隔一定距離的相機組成,同時捕捉同一場景的影像。通過計算兩幅影像中對應點的視差(disparity),相機可以利用三角測量原理來推斷出物體的深度資訊。
代表產品:
ZED 2i:這是一款功能強大的立體攝影機,不僅提供高解析度的深度數據,還內建了 IMU、氣壓計和磁力計,非常適合室內外定位和導航。
Intel RealSense D455:D455 擁有更寬的基線(baseline),提供了更遠的深度感應範圍,並改善了在室外環境中的表現。
優點:
適用於不同光照環境(無需主動發光)。
可以提供高解析度的彩色影像和深度數據。
缺點:
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來處理影像。
在紋理較少或反射較強的表面上,深度計算可能不準確。
總結來說,每種 3D 攝影機都有其獨特的優點和適用場景。在為您的 AMR 選擇感應器時,您需要綜合考慮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預算、對精度的要求以及計算資源的限制。例如,對於室內導航和避障,結構光或立體攝影機都是不錯的選擇;而對於需要快速反應的工業應用,ToF 攝影機可能更合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