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當搭配 IMU 和 LiDAR 時,還需要深度相機嗎?
答案是:不一定,但通常不需要。
在機器人學中,這種多感測器融合的策略稱為「感測器冗餘與互補」。
LiDAR:LiDAR 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感測器,它能提供非常精確且遠距離的深度數據,非常適合用於生成平面地圖(2D SLAM)或三維點雲地圖(3D SLAM)。它的缺點是無法提供顏色資訊,並且在透明或反射表面上可能會失效。
IMU:IMU 提供了機器人的姿態(orientation)和加速度信息。它的數據在高頻率下非常可靠,但會隨著時間累積漂移(drift)。IMU 的主要作用是輔助 LiDAR 和其他感測器,幫助在短時間內(例如快速轉彎或加減速)填補數據的空缺,並校正來自車輪里程計的漂移。
深度相機:深度相機可以提供中等範圍的深度數據和 RGB 影像。
結論:
如果你的主要目標是精確的定位和地圖構建:LiDAR 和 IMU 的組合是黃金標準。LiDAR 提供了精確的空間數據,而 IMU 則提供了高頻率的姿態信息,兩者結合可以實現非常強大且穩定的 SLAM。深度相機的加入會增加系統的複雜度,但提供的額外資訊(如顏色和更密集的點雲)通常對於定位而言並不是必需的。
如果你的應用需要顏色資訊:例如,需要識別特定顏色的標誌、物體或進行一些基於顏色特徵的導航,那麼深度相機的 RGB 部分就顯得很有價值。
如果你想減少 LiDAR 的成本:某些應用會用深度相機來替代 LiDAR,因為深度相機通常更便宜。但這會犧牲一些準確性和感應範圍。
簡而言之,在 LiDAR + IMU 的組合中,深度相機並不是進行基本 SLAM 的必需品。
問題二:使用 VSLAM 時,什麼組合最佳?
當你決定使用 VSLAM 時,目標是依賴相機來進行定位和地圖構建。一個優秀的 VSLAM 系統通常需要多個感測器來彌補單一相機的缺點。
最佳組合:
主感測器:
雙目立體相機 (Stereo Camera) 或 深度相機 (Depth Camera):這兩種相機都比單眼相機更適合 VSLAM,因為它們可以直接提供深度資訊。這解決了單眼 VSLAM 的尺度不確定性問題,使得系統能夠計算出真實世界中的絕對距離。
單目相機 (Monocular Camera):雖然也可以用於 VSLAM(例如 ORB-SLAM),但它無法提供尺度信息,需要額外的感測器來解決。
輔助感測器:
IMU:**這是 VSLAM 系統最重要的輔助感測器。**它提供了高頻率的姿態和運動數據,可以:
提高準確性:在快速移動或轉彎時,幫助 VSLAM 系統更好地估計相機的運動。
解決追蹤丟失問題:當相機視野中的紋理較少時,IMU 的數據可以幫助系統繼續追蹤姿態,避免定位失敗。
解決尺度問題:如果使用單目 VSLAM,IMU 的數據可以幫助系統估計運動的真實尺度。
車輪里程計 (Wheel Odometry):提供機器人基於車輪轉動的運動估計。它對於低速、平坦的地面非常有效。將其與 VSLAM 結合,可以進一步提高定位的穩定性。
最佳組合結論:
最優異的組合:雙目立體相機或深度相機 + IMU + 車輪里程計。
這個組合結合了所有感測器的優勢:雙目或深度相機提供精確的深度和紋理信息,IMU 修正姿態漂移,而車輪里程計提供了額外的運動估計。這個組合在處理各種複雜環境(包括快速移動或紋理較少的場景)時表現非常穩定。
常見且有效的組合:單目相機 + IMU。
這是一個成本較低但性能卓越的組合。儘管單目 VSLAM 有尺度問題,但 IMU 可以提供必要的尺度信息,使其在許多應用中非常可靠。
總而言之,無論是使用基於 LiDAR 還是 VSLAM 的系統,IMU 都是不可或缺的輔助感測器。
而 LiDAR 和深度相機則在不同的場景下提供各自的優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